數英雄論成敗
古今誰能說明白
千秋功罪任憑說
海雨天風獨往來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
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
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輕生死重興衰
百年一夢多感慨
九州方圓在民心
斬斷情絲不縈懷
誰不想國家昌盛民安樂
也難料恨水東逝歸大海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這是大陸中央電視台製作的『雍正王朝』一劇的主題曲,最近花了點時間把一套44片的『雍正王朝』一次看完,其中的許多情節總是令人感慨萬千,其中描述了一句令康熙怒責胤祥的『最是無情帝王家』,雖是身在其中者無權以評此言,卻是旁在之人無法否認的一種無以名計。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名為胤禎,在影集中所上演的一場奪權之爭牽涉到康熙的幾位皇子,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禎,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示我」,十阿哥─胤「示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示題」,這些人的名字都以﹝胤﹞字開頭,第二字都以『示』為部首,這些字很難找到,有些字還顯示不出來,只好以上面的方式顯示,但在康熙死後發現所有的『胤』字都改稱『允』,但後世的紀錄卻又以『胤』記之,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皇帝的名諱不能使用,所以才在庸正當朝期間將『胤』改成『允』。

二阿哥─胤礽在康熙一朝中當了三十多年太子,卻在無情的鬥爭中變質,最後因謀反之罪被貶為庶人,在康熙死前才對雍正婉婉道出所託非人之憾,與胤礽交好的皇子為胤禎及胤祥兩人,在鬥爭之中,未免被捲入其中,胤禎採納鄔思道的建議,儘量不扯入其中,而胤祥世稱『俠王』,不想對胤礽置之不理,所以在胤礽入罪之際,被視為同黨,又因一句『最是無情帝王家』被康熙所斥,而太子的廢立共計有兩次紀錄,第一次是胤「示題」假冒太子手諭將凌普調入熱河行宮,其時康熙正率眾皇子在熱河行獵,太子便被奪去太子之位,而大阿哥也因魘鎮之罪被打入冷宮。第二次則是太子欲得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失敗,終於放手一博,卻終究比不過康熙,被正式貶為庶民,從此康熙不再立太子直到駕崩。

與胤禎一派對立的是以八阿哥胤祀為首的八王黨,成員包括一些大臣及九阿哥、十阿哥,勉強算來,十四阿哥也是,八阿哥一向以賢著稱,世稱『八賢王』,但其實他的心中有許多無奈,有多麼不想擔當這個賢字,這個賢字要求他不得失賢於民,不得有違賢之一理,在他對雍正逼宮失敗之後,他很感嘆地說,這個賢字讓他在家裡被抄家之際,卻無法留下什麼給自己的家人,至於九、十阿哥則是由九阿哥維持財務及背後的計謀策劃,至於大方向則是由八阿哥負責,老十一般是鬧場用的,而十四阿哥則是各懷鬼胎,彼此利用罷了。

雍正即位後,八賢王一直處心積慮地想要取而代之,所以到處抓雍正的小辮子,如抓住雍正二年科考弊案的主謀弘時,欲擁立為太子並在背後控制,但弘時的弟弟弘曆自小就由康熙親自調教,非弘時所能匹敵,甚至最後被雍正賜死以免自己成為第二個康熙,將蕭牆之禍留給後嗣,為乾隆皇帝弘曆解決兄弟相爭的可能性。而老八的真正失敗則是在雍正想推行新政之際,將關外的旗主引入京城,藉兵力逼迫雍正實行八王議政,但在當時執掌兵部的胤祥斡旋之下,兵權回歸雍正,但胤祥卻終於在多年來的心力交瘁中猝逝,雍正一氣之下,將八、九、十阿哥全部終身監禁並全部抄家,終結了老八的野心。

至於十四阿哥在康熙在世時被任為大將軍王往西北平亂,所以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康熙的繼承人才能被託以大任,也因為這樣,在康熙死後,他一直認為當時的傳位詔書是由雍正將傳十四子改為傳于四子,所以他在雍正即位後,一直試圖將局勢告知太后,並希望太后能出面為他爭取什麼,豈料太后並不想干預朝政,只能無奈地不斷得知一些不愉快的事,卻不能為胤「示題」做出什麼,甚至因為他將年羹堯之事告知太后而氣死太后,最後雍正封他為親王,永世調守皇陵直到乾隆即位才釋放他。

雍正提拔了三個重要的手下,分別時年羹堯、李衛及田文鏡,首先談談年羹堯,年羹堯很早以前就投靠大家都不想投靠的『冷面王』四阿哥,先後由胤禎的推薦任都督、巡撫、陜甘總督,最後由雍正任命為征西大將軍王,圍剿青海叛軍羅布藏丹僧,豈料在平定西北之亂後愈發自大,目無王者,在多人的聯合參劾下卻念在舊情而不予處置,最後,雍正派出孫嘉誠到西北輔助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豈料年羹堯帶頭與之作對,甚至將孫嘉誠殺掉,雍正一氣之下將之降為杭州將軍,但由於其囂張行徑,又被降為都督、千總,最後終於降到守城門,而朝中大臣對其在西北的奢靡以及濫殺無辜多有不滿,最後終於逼得雍正將這一個一手調教的手下賜死,年羹堯的死對於雍正而言事多麼無奈的悲哀啊。

至於李衛,從十一歲就被胤禎收到府中管事,一向以機靈而受到胤禎重用,只是因為任伯安百官行述之事被迫將之送往年羹堯處任事,雍正即位後,封為江蘇巡撫,推行攤丁入畝,頗有成效,而李衛其人原本不識一字,在自己的努力下,就算不是文史皆通,至少能有處理事務之能,雍正駕崩前被升為兩江總督。

最後要提到田文鏡,在康熙五十一年,胤禎與胤祥授命到江南募款賑災時欲到田文鏡,當時田文鏡由於不與人同流合污,職位低下,胤禎賞識他,提拔他為賑災幫辦,最後帶回京城推薦給康熙,康熙命他幫胤禎追討官員虧欠國家的欠款,田文鏡負責所有王公以下大臣,卻由於其不徇私的個性,逼得許多大臣走投無路,最後滿朝文武都得罪光了,康熙只得命之為河南巡撫,但從此河南政治清明,卻也因此得罪地方所有士紳,雍正即位後,要求各省將多年來虧欠中央的欠款一一償還,其時,江西巡撫諾敏聲稱多年的虧空已在半年內處理完畢,但田文鏡回京述職路過山西卻發現官方多方壓榨人民的錢糧,但雍正卻因一時心急已賜與諾敏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他命令田文鏡幫他收拾這個爛攤子,結果頗令雍正滿意,順利戳破諾敏天大的謊言。時至年羹堯平復西北後,雍正大力推行新政,要求田文鏡在河南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以及火耗歸公,成效卓著,卻也讓天下的讀書人人心惶惶,視田文鏡為酷吏,但田文鏡並未因此而被雍正責罵,反因其成效卓著要求全國一律施行,這算是胤禎知遇之例。

雍正就位後,康熙留給他兩個問題,一個是西北之亂,一個是朝廷制度混亂,地方虧欠中央欠款,許多不良政令未能施行,第一項由年羹堯幫他處理好了,所以他就開始推行新政了,新政主要有幾項,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以及滿人自食其力等,以下一一說明。

火耗歸公是將地方官府平時未能花玩的經費回歸中央,在此之前這一筆都是落入官府之手,田文鏡在河南施行後,雖未將所有火耗都歸公,而只手取極少的部分,但官員在取巧的心理下拼命反對,但由於所得眾多,官員的反對也都無力回天。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由來是以前士紳不須出任勞役,也不須繳納糧稅,造成貧富極度不均,這在現今的台灣也有這種現象,其影響足以動搖國本,足以使科舉的目的變質,所以新政規定這些人也要當差,也要納糧,所以天下的讀書人都急了,他們的特權沒有了,所有讀書人的夢想在一瞬間幻滅,因而群起抗爭,但站在一般人民的觀點卻是十分贊成,台灣今日的這類現象雖然不致氾濫,但也是有些嚴重,是否需要由政府提出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不過當時一切都在明處運行,現今社會卻是在暗處作業。

攤丁入畝則由李衛進行試行,其內容是將先前以人頭計稅改成以田地大小計稅,所以先前靠著一堆田地賺錢的地主開始要繳納稅金,而一般佃農則不須繳稅,故此一施政最得民心支持,而地主想當然爾會大力反對,有幾個大地主就拒絕繳稅,但在雍正的支持及他自己的機智下,順利地將這些土地稅收一一收入,造福人民。

至於改革旗制,則是要八旗子弟自食其力,不要空領公餉,而旗營軍在入關多年後已比不上由漢人組成的綠營軍,所以胤祀才會趁此機會建議將關外的旗主請來幫忙改革,時則欲發動政變,所幸並未成功,而這一點的改革上劇中並未多所著墨,可能真是成效不張,所以也未提及,是否如同今日台灣軍務一般,久養生息後,難改大不如前之勢,大概直到列強入侵後才會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雍正十三年,雍正由於事事都堅持自己處理的堅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在這一年暴卒,結束其辛苦的一生,弘曆即位,是為乾隆,將新政的棒子交給了他的兒子。

雍正一生一直以鞠躬盡瘁為志,也因此他成了康熙希望他擔當的一個孤臣,也成就他能不顧臣下意見而獨力推動新政,這麼一位皇帝在歷史上是少見的,而其做法卻也不見得正確,歷來君王都會充分授權臣下,但雍正在這一方面做得十分不好,他的事必躬親導致他自己的心力交瘁,也使臣下未能充分發揮完全的輔佐之能,這或許就當成一場悲劇吧,令人感慨萬千的悲劇結局令我十分不喜歡,但這的確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已經很少能有作品能這樣撼動心肺了。

90.11.04.23:30凡塵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