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與尊重
2023.07.15-16
陳安誠牧師
創世紀1:31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紀2:16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 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
神尊重我們的自由意識選擇
-
三月參加情感整全特會,特會要我們成為全人健康的人
-
再次閱讀『從聖經中尋見真我』,概念就是甚好與尊重
-
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很多人都不認識自己
-
渴望認識自己,擁有健康喜樂滿足的人生
-
在伊甸園,神為我們預備健全的環境,乃是在兩個氣氛當中:甚好與尊重。
-
亞當被造就是生活在神看為[甚好]又給予尊重的環境與氛圍中
-
家庭和教會都是神親自所設立的,神期望我們的家庭與教會都能有「甚好與尊重」這兩個氛圍。
(一) 甚好
安全與愉悅
-
舒適的氣氛 與 滿意的快樂
-
不要活得很辛苦,不要甚不好、不甚好
1.充分的安全感
-
安全感足夠與否,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關係。神的兒女應該確信主復活的大能,祂的復活為我們帶來得勝、盼望的安全感。
-
復活大能的能力、盼望、得勝的信心,是我們信仰的核心與根基。
-
Bill Johnson:
-
每個失望的背後都有一個謊言
-
每一個絕望背後都有一個謊言
-
每一個放棄背後都有一個謊言
-
-
拉撒路死後四天,耶穌說
約翰福音11:25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
馬大這時就有失望、絕望與放棄
-
因為耶穌要行死裡復活的神蹟,比得醫治還要大,也更好、更榮耀
哥林多後書2:14 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並藉着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
當我們的生命有從神而來話語的應許,就容易安息、安穩,不會擔憂、恐懼。
-
也不會傾向行為導向或外控型而得失心重,不自我防衛、不遮掩、不逃避,而能勇敢冒險,因為在基督裡已經有復活得勝的信心與經驗,就能不斷活在充分安全感的信仰環境中。
-
世上有兩種靈,恐懼的靈、自由的靈,後者就是聖靈自由的靈
-
牧師分享自己今年去美國,只要調整時差,就買安眠藥,神說不要用恐懼的靈吃安眠藥使自己睡著,雖然有果效,但不健康,他要給牧師的是有果效又健康的,所以帶了褪黑激素
-
你有被哪些恐懼的靈轄制?
2.喜歡自己的愉悅感
-
上帝說:「甚好!」祂喜歡我!
馬太福音3:17 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感覺到上帝對我們的喜悅
提摩太後書2:7 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
感覺到上帝的支持
-
上帝重視我們要快樂和愉悅
-
舊約聖經講到快樂愉悅等字共四百多次,上帝就是要我們快樂
-
幸福美滿的家庭是上帝給人的恩典。
-
痛苦、傷害、破碎的原生家庭,有上帝給人的使命。
-
良好的原生家庭環境可能造成自己對基本生活的陌生
-
不幸的原生家庭與各種壓力,這可能是神藉著這個給他自己使命
-
弟兄姊妹你可以從你的原生家庭,明白神給你的天命呼召嗎?
-
牧師師母Aliah 牧師原生家庭幸福美滿,父母相愛、經濟良好、弟兄姊妹和平相處。
-
讓她成為一位有信心、慷慨、樂於助人的神兒女
-
-
牧師自己的原生家庭在國小以前,一直都有經濟上的困難;我的父親為他服務的公司背黑鍋而進監獄,有幾個月的時間,我的母親必須獨自撫養三個年幼的孩子。
-
在『主的旨意甚好』這本書我曾經寫下這段話
-
呼召與命定~鳳山與我
-
牧師自己寫的序
-
民國52年出生嘉義的我,從小是一個比較安靜、膽怯、懦弱,同時先天體質也比較虛弱的孩子。
-
12歲之前,因為家境困苦、四處搬家,導致我常常轉學跟不上課業,學習上沒有成就感,於是就時常逃學。
-
因著父母的工作,民國62年全家搬到人生地不熟的鳳山,當時我就讀大東國小。
-
當時家境貧苦、物質缺乏,有一天1樓房東主人不在家,當時我們家租2樓住,我就偷了一顆他們放在餐桌上的蕃茄,後來被發現,房東把我帶到門口,在眾鄰居面前公開打我、羞辱我⋯,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出來幫助我,這成為我生命中極大的羞愧和創傷。
-
但感謝主!在耶穌裡我得了醫治。
-
半年後我們又搬家,短暫聚居的鳳山曾是我「被羞辱受創傷」之地,如今神卻帶領我重回這地牧會。
-
這讓我想起曾讀過的一段話:「有使命的人不懼怕難關,即使遇到難關也不會退縮」。
-
耶路撒冷是先知的墳墓,卻也是耶穌完成救贖使命的地方;有使命的人就要朝向完成使命的地方前進,鳳山曾是我被羞辱之地,也是神要使羞辱變成榮耀之處。
-
詩人說:耶路撒冷是神心所愛,我也要說:鳳山是神心所愛,這裡也是我命定之處。
-
牧師看重對齊神的心意(與周爸爸對齊)也看重與人的關係、喜歡與人連結,一同完成使命。
-
Aliah 牧師的恩賜是勸化、牧養、門訓與治理,成全人也能將人放在對的位置,讓事工有高品質的成就。
-
我們必須一起同心合意,來完成神使我們夫婦在活泉與神國度的使命呼召
-
神賜給我們天命呼召與使命,都是要經過痛苦、破碎,捨己最終才能實現。
-
-
-
約瑟在17歲前活在幸福的人生中,但神允許他受苦以承接使命,先恩典後使命,有的人是相反的
-
今年主任牧師分享會,周牧師就要大家透過領袖真性情這本書去學
面對陰影 VS 發現生命的瑰寶
-
牧師的三兒子從小當體育選手,非常辛苦,大學時去美國跟老墨一起工作,被他的敬虔感動,現在再怎麼辛苦都沒有在體育班的苦,所以神讓他的體育班就是要讓他去美國自己一個人讀書
-
新加坡康希牧師因故被關,但他在監獄把四福音書獨得滾瓜爛熟,出獄後更能傳揚主的福音,他八年前就立志要成為零憤怒、零怨恨、零閒話的牧師,這八年來得到主的幫助成就,他分享
-
以前是一位很有恩賜、才幹、能力、領導力的人,他的事工發展很讓人羨慕。
-
他越來越被耶穌的愛、生命、品格所吸引。
- 他不斷告訴教會同工,最重要就是愛耶穌、學習耶穌的生命、品格,效法耶穌,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奉。
-
(二) 尊重
自由與界線
-
對人極恩慈、極尊重是上帝的心意
- 每一個人都希望被看重、肯定與欣賞
-
我們看到耶穌經常反傳統地尊重與接納一些當時社會文化價值中看為低下的人,像是:孩子、婦女、稅吏、娼妓、罪人等等;耶穌自己在當時一般人的眼中,也算為異類。
-
懂得或願意欣賞異類的人,乃是對救恩的開放者。
-
尊重他人不僅為對方帶來價值感的感受,也能幫助對方漸漸從錯誤的價值感捆綁中脫困,更可以展自己本身的眼界與體會,這是一種自我的成長。
- 約翰福音第四章,在雅各井旁中午打水的婦人,耶穌看他的方式讓他成為一個得救的人
- 耶穌對奇怪的人都是開放與接納,這是他立下的榜樣
1.自由
創世紀2:16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
創世紀2:19 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
- 上帝尊重人對善惡樹的選擇,也尊重人對走獸飛鳥的命名
- 祂給人行動的自由,並從經歷選擇後不同的結果可以給人帶來責任感、存在感與真實感。
- 神雖然給我們自由,也為我們立界限。
2.界線
創世紀2:17 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哥林多前書6:12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
- 尊重若是沒有界線容易放縱。
- 神尊重我們有選擇自由,但也說明界線的重要。
- 窒息的愛:
- 一個喜愛服務利他的人,也可能「己之所欲而施與人」 ,反造成其他人的壓力及不舒服,更甚者導致對方的過度依賴,無法擁有自主的能力;這樣的助人,不知不覺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價值感,這有可能出現在夫妻關係,或父母對待兒女的方式。
- 成為他人的救贖主:
- 一個喜歡解決問題及戰勝困難的人,為了自己的能力感到快樂,卻過度使用了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就是容易損壞他人的權利,剝奪他人成長的機會。
- 看似有果效,卻是不健康的關係
- 即使是善意的動機,也要注意界線的尊重
- 傳福音也要注重對方的文化
- 父母對孩子要用心,但不要太用力
- 我們都需要學習健康的界線,不要過猶不及
創世紀1:31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 眼光具有形塑對方的能力!
- 以上帝的眼光看人,會讓人活出屬上帝的樣式;
- 以世界的眼光看人,會讓人跟隨世界的方式而活。
- 上帝的眼光,是成長性的眼光;祂知道這一切都在繼續成長與更新之中。
- 神的眼光看到是甚好,但不是完美,因為都還在成長
- 父母需要憑信心、不憑眼見,看懂上帝對兒女獨特的創造,用上帝的眼光看出他的天命與呼召
- 夫妻之間也要用上帝的眼光彼此對待
結論:甚好與尊重
-
學習上帝「甚好」的眼光,以神的眼光來看家人與朋友。
-
尊重神給每一位家人與朋友自由意志的選擇。
-
順服上帝給我們真理的界限。
1.恢復敬拜
2.哈利路亞(你真實奇妙)-小羊詩歌(再次將我更新)
3.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回應.一生跟隨你
心得
甚好與尊重要傳達的是上帝看我們的一切都甚好,但要在自由之下並且有界線的前提下尊重彼此,用上帝的眼光來看待家人與朋友,也讓自己誠實面對陰影並發現生命的瑰寶。
同時收錄於走向天父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