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兩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正討論著要開一家公司,不過這家公司要提供什麼樣的產品,他們則是毫無概念,他們只有五百美元的資本額,只知道要從事電子工程業務,隔年初,公司成立,他們在第一年根本沒有任何方向,他們做過保齡球越線偵測器,不過大家似乎對於是否越線並不在意,除此之外,他們還做過馬桶沖水器以及震動減肥器,但是都不被看好,一年後,他們賣了八台聲音示波器給迪士尼用在電影『幻想曲』的製作過程之中,這才是他們的第一筆大生意,而在40年代後,才透過國防合約的幫助而讓公司起色,這項經驗推翻了創業要有計畫的概念,而將創業要設定的目標做了一項大改變,偉大的構想是否有其真實的價值,這成為了一項迷思,這兩個年輕人名為惠烈與普克,他們成立的工作叫做惠普(HP),他們的構想是在實戰中慢慢成形的,但是他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要提供某種服務,某種電子方面的品牌,至於要賣的東西是什麼,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在3M與Sony的經驗中,也是有同樣的故事。那麼,一家成功企業是倚靠怎樣的價值觀來建立的呢?是要靠偉大的構想抑或是一個力求成果的心?這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

當然,在現實的環境中,這些也許是超脫現實的空談,但是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然而價值卻是因時因地制宜,無法總視為一,也因此,如何衡量價值可能與週遭有關或與文化有關,以軟體為例,台灣的軟體工程幾乎可以說是等於零,能通過CMM-I的除了資策會與凌群等幾家公司外,還有誰能夠實行CMM-I,其中的主因在於台灣的軟體無價(沒有價值),所以很少有企業體願意為了軟體開發付出太多成本與規劃,軟體能用就好,越快越好,至於穩不穩定,那不重要,反正我的軟體部會比硬體值錢,這與國外許多先進國家是相反的,許多其他國家都是以軟體為主導價值趨勢,軟體是要花錢買的,軟體是有價的,然而台灣受到錯誤的網際網路為依導,造成了軟體無價的迷思,讓許多人認為附加在硬體上的軟體是不應該收費或者說不應該收太多費用的,這充分反應到台灣的軟體開發的窘困與不足。

再說到服務二字,台灣的大多數人認為服務是免費的,或者說服務是低廉的,甚至有人認為服務是廠商該給的,要我付錢買服務,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綜觀許多服務優良的國際企業體,他們的服務從來都不是低廉的,你買的服務也許永遠用不到,但是你買的服務卻讓你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最好的服務,然而大多數人並不願意為了這些不一定有的風險而付出,他們也許比較願意接受維護的方式,至少可以看到有人定時地上門維護,但是這種維護與一般服務卻是有所差距的,維護只是幫你看有沒有問題,如果你不買服務,即使出問題的時候也無法尋得原廠的幫助,也因此,一般維護會把原廠服務的費用包進去,也讓維護費用比原本的服務費用貴上許多,不過,這樣的觀念還是未能深植人心,有人甚至還不願意花錢維護,這就是價值的一種迷思。

如同前面說到的,價值是因時因地而宜的,轉化到許多方面就會變成一種你見山水如秋風、我看秋水似雲流,不會每個人都一樣,也不會每一刻都一樣,所以在許多時候,變化就成了無法抵擋的需求,然而,大多數人還是抵擋這些需求,讓自己卡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如同軍事理論家Karl von Clausewitz所主張的『詳盡的計畫通常會失敗,因為狀況一定會變化』,這是不是與你一直以為的許多觀點有所牴觸?所有經營管理的書籍都告訴你,你一定要把計畫訂好,然後依照計劃前進,這樣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在周詳的計畫中,變化是一定會發生的,如果你無法在第一時間決定好如何因應,而是繼續依照你詳盡的計畫執行下去,那你那個天衣無縫的計畫就成為天衣無縫的悲慘,所以計畫是可以修正的,價值是可以修正的,一個計畫的價值在於他能夠告訴你計劃要如何前進,而不是要教你如何踏出每一步,這就是給你一條魚還不如給你一根釣竿一樣清晰明確,但是許多人都是在一種價值的迷思下,認為當初所訂的目標必須要確實執行,不可以因為任何阻力而變化,這也許對也許不對,我並不希望為這些抉擇下個太明確的註腳,因為兩面皆有可能,但是最佳方式卻是保留核心思維,讓執行過程依照實際情況前進,這麼多描述中所提到的重點便是:你能夠『因環境改變而修正方向卻又不違反中心原則』的能力是否充足在一個計畫是否成功與否中佔有很大的關鍵。

迷惘的價值坐在搖擺的天平上,以人皆不同的方式平衡再失衡,價值是一種混沌中的鞦韆,很難在普世準則中描述,就好像『殺一人以救萬命』一同,你是否想救萬千生命而殺害一人,或者你會在心裡的平衡桿上喃喃絮語著『我要殺你、我不殺你』,這是選擇的自由,但是要記住的是,不管你的抉擇為何,你的抉擇一定是另一種更正確抉擇的漏網之魚,至於你要不要做就看你是否能發揮你既有的抉擇儘量接近那個你可能永遠無法想像也到不了的境界,一個膽大包天的計畫很可能會讓你一敗塗地(因為他一定有弱點)卻也可能讓你不虛一行(因為這是突破的起點),而取其長者補之短處是很重要的一種成就因素,在糢糊的領域中,不要對於事物有絕對的成見,反而要在反覆的爭論與究索之中取得最終的平衡。

凡塵 中國民國九十三年七月十六日 零時四十分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