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樂章】
【第七章】
【生活原理】
當資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後,資訊的重要性開始正式打進一般生活之中,若是說一切生活都充滿資訊該有多好,卻也要想到會有多不好,如水一般,載舟或是覆舟只在一間,資訊造就生活自動化,卻也造就了生活的不可控制,當電影『魔鬼終結者』中的天網系統開始運轉的那一瞬間,資訊的恐懼也帶進人類的心理,究竟後來會是機器主宰人類,或是人類主宰機器,我的看法是,除非我們已經充分了解人解結構,並能將機器設計成人類結構一般,那我們真的可能會落入機器手中,而在這之前,人類的奸巧詭詐還是會勝過電腦,畢竟電腦只能做,不能想,除非我們已經了解『想』的演算法。
網際網路是資訊打進人心的第一步,而電子商務則是資訊融入世界的第一項完整成品,當我們習慣將許多日常生活行為交給網際網路之後,許多傳統產業開始蕭條,我們不再需要郵差幫我們送信,只要一個按鍵便可送出電子郵件,轉剎之間便讓我們的親朋好友收到我們的款款祝福;而我們也不需要去逛書店,只要網路上點一點就可以讓書商將書記給你,甚至如果你買的是電子書,只要一封電子郵件或者一個網頁下載動作便可以將書拿回來。
當然資訊融入生活的第一件要事便是安全問題,許多人並不信任這種交流方式的安全性,但事實上這是一種還算安全的溝通方式,會發生問題的關節通常發生在自己人身上,而不是外面那些不相關的第N者,關於這個問題留待後面再討論。
而資訊生活的最後目標是將各項家電甚至各種行為都包含入資訊的控制範圍,你可以在電腦桌前按個按鍵煮飯,也可以按個按鍵燒開水、開冰箱,甚至叫電腦餵你吃飯,那這時人類還有什麼存在價值呢,請放心,在電腦發展到一定程度前,人類將有機會好好將研究一些平常沒時間研究的東西,當然也會需要以某種代價換取這種方便,也就是謀生技巧的轉變,不過這種轉變可能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基礎技能的喪失,讓所有技術只能由機器完成,即使人們知道原理,卻也由於身體退化而無法施行。
不過這些都只是後話,很多過程可能不是幾百年可以完成的,不是我們有生之年可以順利實現的,那麼說些可以進行的近程目標吧。
現今資訊發展的動力在於網路,而網路的實現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純網路的網際網路線路,另一個是由一般電信系統所架構出來的虛擬網路系統,也就是用電話撥接的系統,這兩個系統一直並行在網路世界,但是兩者的特性並不相同,所以近年來興起一個概念,就是將兩者的優點合在一起,也就是Convergence─整合,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網路都用純網路系統架構起來,而將原電話系統的優點也整合進來,其優劣之處在於純網路可以有較大頻寬供給使用者,但沒有優良的品質保證,而電話系統頻寬比較有限,但是比較能保證服務品質,所以網路電話雖然已趨成熟,卻不為眾人所用,因為品質不夠好,旦網路電話的好處又在哪裡,主要在於網路使用費用遠低於電話系統。
根據以上描述,世界正在設法推動一個新系統的架設,也就是IPv6環境的架設,IPv6又稱之為IPNG,也就是下一代IP網路系統,IPv6解決目前IP Address有限的問題,讓IP Address的可使用範圍達到含地球海洋面積下每平方公尺可以有70個IP Address的效果,這樣一來,一些日常家電便不會有IP位址不足的問題,可以讓目前困擾世界的IP不足問題徹底解決,而IPv6使用RSVP技術來保證連線品質,讓一般網路可以兼顧到服務品質(QoS,Quality of Service)的問題。
不過,IPv6遲遲未推動的原因在於許多網路設備將需要全面更換,包括網路主架構上的Router、Gateway等都要全面換新,連一般使用者的網路卡上的許多設定都要換新,而既有網路相關軟體必須大量修改,宛如另一個Y2K問題的來臨,也因此推動起來有其困難存在,所以目前的方式是先將網路骨幹換成IPv6,然後將用戶端一一換成IPv6的架構,最後將相關軟體修改成IPv6相容的模式,這項工程可能會這幾年開始進行。
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在日常生活資訊化,而生活資訊化的工作上,網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過過渡期的種種不便是必須要由大家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