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凡塵集 【凡塵集090003】中國「六四」真相(下)

【凡塵集090003】中國「六四」真相(下)

0
1,646 瀏覽人次

五月19日晚上十時,由喬石主持首都黨政軍幹部大會,決定由於戒嚴消息走漏,提前至20日晚上十時開始戒嚴。20日晚上,27、63、38、39軍開往北京市郊,卻受到市民及學生的阻擋。在此之前曾有一項插曲,就是38軍軍長徐勤先拒絕進京戒嚴,故被免職移往醫院休養。

19日晚上21時30分,王丹宣佈停止此波絕食,但隔日將繼續另一波為數20萬人的絕食活動。

20日,楊尚昆主持會議,要求參謀總長遲浩田及相關將領對於市民及學生的挑釁加以克制,此一要求實際上將六四的發生往後拉。不過,至此,北京交通已經癱瘓,物資及軍方皆無法進京,戒嚴令受阻,北京市民完全藐視戒嚴令,戒嚴令可以說完全失效。而全球華人於戒嚴令發出後處於最高度的沸騰狀態。

21日晚,中共中央還指出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的陳子明、王軍濤等人與趙紫陽的三所一會同列為學潮的幕後黑手,這一消息引起民心極度的沸騰,並要求提出證據。

八老是指八位國家元老,分別是鄧小平、陳雲、李先念、鄧穎超、楊尚昆、薄一波、王震、彭真等八人,至於徐向前與聶榮臻兩名元帥則因與八老不合,早已不參與政治,在此先介紹徐、聶二人,徐與華國鋒為同鄉,而聶為胡耀邦最敬重的元老,所以這兩位元老與鄧小平根本就不合,所以在戒嚴方面,根本從來沒有支持過,而軍方對於戒嚴更是意見不一,甚至有八位上將聯名要求取消戒嚴,不過在中央的處理下,已經壓下,不過這是在20號前發生的事。

21日晚,八老舉行會議,首先決定將趙紫陽與胡啟立去職,並討論下屆總書記及常委的人選,首先陳雲推薦江澤民,彭真則推薦萬里,楊尚昆推薦喬石,不過本應最順理成章接下總書記的李鵬,則由於民怨已深,只有王震提出,但很快便被否決。而會中決定萬里先回國(先前訪問加拿大),不過要先到上海聽取江澤民的報告,再與江澤民一同進京。會中還由鄧小平推薦天津市委李瑞環擔任常委,陳雲提議組織部長宋平擔任常委,但進一步決定則由李先念提議大家好好想想再討論。

22日,趙紫陽回到辦公室卻發現自己已被架空,完全收不到有用的資訊,而當晚,政治局會議,趙並未受邀,而是由楊尚昆、李鵬、喬石、姚依林等人主持,討論戒嚴事宜,並再鄧小平等人的授意下,由李鵬、姚依林正式清算趙紫陽。

22日,廣場上出現兩份傳單,分別是要大家撤出天安門及要求大家堅守天安門,下午,在多數人討論後,由在廣場上參與的319所高校聯合成立『天安門廣場臨時指揮部』繼續長期抗議,並要求免去李鵬職務、要求解除戒嚴、要求軍隊退出,此時,天安門廣場共有30萬人。

23日,江澤民進京與楊尚昆會面,楊尚昆授與政局局常委職務,並要江以常委身分向即將回到上海的萬里說明狀況,再進一步向萬里說明趙紫陽被免職的原因主要有反對四二六社論、反對戒嚴以及向戈巴契夫說出鄧小平等事,其實這反映出萬里在國外的說話已經受到中央注意,若不好好檢討將與趙紫陽有相同的下場。

23日,天安門成立「高校聯合指揮部」,主要是由高自聯與由外地來的學生組成的外自聯共同組成。24日,天安門成立「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並與北京各界,如市民以及工人組成的工自聯共同組成「首都各界聯席會議」,正式將組織完整化。同日,嚴家其、包遵信等組成「北京知識界聯合會」,知識分子也加入學潮。

24日,由曹思源、萬潤南等促成全國51位人大聯名要求於六月二十日召開人大以討論是否罷免李鵬,這讓學潮的目標更進一步有了實現的希望。

24日上午,由洪學智主持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楊尚昆將趙紫陽問題公開在軍方面前,並要求軍方貫徹四二六社論。

26日,陳雲主持中顧委會議,元老一致同意戒嚴並通過處置趙紫陽的決定。

26日,中央紀委推舉喬石為總書記,然而此番民意已不為元老所取納。

27日,受到半軟禁的萬里終於決定背叛一直以來都是戰友的趙紫陽,決定支持中央的決定,然而似乎有些遲了。

27日下午,李先念再中南海召集第七屆全國政協第18次主席會議,將學潮擴大的責任全部推給趙紫陽,並重申戒嚴的決心。

27日,安全部上報鮑彤(趙紫陽秘書,且為其起草趙所說的五四亞行談話)洩漏戒嚴消息,以致戒嚴實行無法確切。28日上午,自以為去參加政委會議的鮑彤被捕,送至關押「四人幫」的秦城監獄,而趙紫陽由這一天起,開始了至今仍未結束的軟禁生活,而趙紫陽的前幾任秘書也都被停職一段時間。

27日,八老召開會議,正式決定總書記由江澤民擔任,政治局常委由江澤民、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錫銘組成,萬里留待考慮,並確定鮑彤的逮捕令。

27日,晚上七時,吾爾開希、柴玲、王丹宣佈30日大遊行,然後退出廣場,全體退出廣場,六月二時日召開人大時再舉行遊行,然而此項決定出自聯席會議,以學生為主題的天安門成員卻對撤與不撤爭擾不休。稍後,由包遵信、王軍濤等召集首都各界聯席會議決定發表十項宣言聲明,這份宣言成為日後中共逮捕包、王的主要依據。

28日,全球華人大遊行,響應人數已經大不如前,而由於廣場上的生活條件差,再加上天氣炎熱,守在廣場的人大減,總數不到一萬人,雖然柴玲表示堅持要守到六月二十,然而資金已到極限,而且戒嚴後,全各各方(形式上的)表態支持戒嚴,使得守下去的可能困難重重。

29日,學生發起「空校運動」,要求學生離開學校,回到家鄉宣揚此次運動,大量學生開始撤出北京,北京學生人數大減,不過天安門的人數則是未見減少。

29日晚,中央美術學院等八所學校百位學生將「民主之神」像運至廣場,12時,正式將學運的終極象徵豎立於天安門。

30日,江澤民與陳雲、李先念等會面,預告即將宣佈其總書記職位。31日,鄧小平正式告知江澤民元老的決定。同日下午,為免李鵬與姚依林反對,鄧與李、姚會面,鄧要求李鵬等以大局為重,共同撐起中共的第三代核心,不要因私念而行成小團體使得中共建政四十年的成果功虧一簣。

31日,參謀總長遲浩田、總政戰部主任楊白冰、總後勤部主任趙南起正式對部隊講話,要求做好清場之準備,此時,一場必然的悲劇即將發生,卻無人試圖去避免它。

六月一日,軍方表示已經做好清場準備。二日上午,元老決定清場,下午,楊尚昆下令於三日凌晨零時開進北京。

一日,上午四時,一場插曲於天安門上演,外自聯的管連勝、市民糾察隊的王文以及北師大的陳威,企圖綁架柴玲、封從德夫婦,不過由於封從德的機警,管等人未能成功。

二日晚至三日凌晨為止,解放軍已經進入北京的消息已讓北京滿城風雨,一些零星衝突已經開始發先,軍民皆有人開始傷亡。

三日下午四時,楊尚昆與李鵬開會,決定三日晚上九時平息首都暴亂,四日凌晨一時到達天安門,同日上午六時完成清場,一聲令下,慘案正式開始。

四日上午一時三十分,廣場開始發出戒嚴緊急通告要求市民學生回家,勿於街上逗留,否則後過自行負責,廣場學生及市民開始分成兩派,一派是開始回家,另一派則時離開廣場前往北京周邊攔軍車,此時廣場由幾十萬人剩下幾千人不到,而廣場上對於撤與不撤的意見開始分歧,柴玲主張不撤,侯德健則主張撤離,侯德健甚至前往與解放軍談判要求解放軍給學生時間,上午四時,廣場所有燈完全熄滅,並廣播「清場通知」,侯德健決定以喊聲決定撤與不撤,結果學生中撤的聲音大過不撤,學生開始撤出,四點三十分,燈光恢復,解放軍已經全面佔領天安門,並開始驅趕學生,五時四十分,清場完成,官方說法是全部清場過程並未
有人傷亡,並有解放軍的影帶為證,其實這邊提到的影帶原本應該是中央電視台前來拍攝,中央電視台的消極抵抗,使得所有鏡頭只能由解放軍自行取得。

根據報告,天安門未死一人,並無所謂用坦克壓死學生的情況,真相究竟為何,至今仍未有正確的解答。然而,執行戒嚴的途中,確實有許多人死傷,但並非發生於天安門,而是在北京的木樨地,三十八軍與學生、民眾於此激戰,在三日晚上八時三十分的一陣對空鳴槍後,三十八軍開始槍殺市民及圍觀群眾,一直到死日早上,北京街頭還一直有人陸續被解放軍槍殺,據附近醫院統計,大約死了二百人,受傷兩千人。

六四之後,國內外一致抗議這種屠殺行為,其中美國正式宣佈停止與中共進行任何軍事交流,蘇聯也表示不支持這種行為,台灣並表示願意收留這些流亡學生。

九日,鄧小平接見元老、常委、軍委。十六日鄧小平與第三代核心談話,要求鞏固單一核心,並自行要求退出政界,也免國家政令不一。

十九日至二十一日,中央舉行擴大會議,正式推選江澤民、宋平、李瑞環為新任政治局常委,並調整中央書記處人選,更重要的是正式清算趙紫陽。

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召開中共第十三屆四中全會,順利選舉江澤民委總書記,增選江澤民、宋平、李瑞環為政治局常委,增補李瑞環、丁關根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免去趙紫陽一切職務,免去胡啟立、芮杏文、閻明復等人的多項職務。

對於這些,趙紫陽發表一連串的反駁,表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這是中共建政四年年來,三任總書記中唯一未向中央承認錯誤的總書記,也因此,趙紫樣並未獲得華國鋒一般的自由,卻因此獲得了許多民心。

根據李錫銘的發布,戒嚴期間,共有二百四十一人死亡,七千多人受傷,廣場尚未死一人,當然,這是官方說法。

十二日,中央通緝方勵之、李淑嫻。

十三日,中央通緝高自聯成員王丹、吾爾開希、劉剛、柴玲、周鋒鎖、翟偉民、梁擎墩、王正雲、鄭旭光、馬少方、楊濤、馬自新、封從德、王超華、王有才、張志清、張伯笠、李祿(外高聯總指揮)、張銘、熊煒、熊焱等人。

十四日,中央通緝工自聯成員韓東方、賀力力、劉強等人。

二十四日,中央通緝學潮幕後指揮嚴家其、包遵信、陳一諮、萬潤南、蘇曉康、王軍濤、遠志明等人。

六至九月間,北京監獄人員大增,包括先前被捕的鮑彤、何維凌、曹思源以及六四後被捕的劉剛、包遵信、陳子明、劉曉波、王丹、王軍濤等人。

全國各地也在一片白色恐怖中,逮捕許多人士,不過外地的逮捕多半不是因為學潮被捕,只是要重申執法,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民對於政府深勿痛絕,暗自將許多民運人士送至國外,如陳一諮、嚴家其、萬潤南、蘇曉康、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李祿等。

政界方面,在政治上的洗牌之後,由於江澤民是由陳雲、李先念所提出,所以江澤民對於陳雲等人想必多所尊重,加上陳雲的兩大弟子姚依林、宋平主管經濟,甚至趙紫陽卸職後還以其經濟常才擔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所以鄧小平在政治、經濟方面趨於下風,維今只剩下軍權在握,十一月,鄧小平辭去中央軍委職務,淡出高層,然而其所堅持的改革卻漸趨式微,最後他不得已再次出來強調改革的重要時,只有剩下摯友楊尚昆陪同。

凡塵 90.06.13. 08:30 …

沒有評論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